2024-05-27 09:37 吴晗怡
5月21日下午,《魔都慈善——我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出版座谈会暨教育公益类基金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指导,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学林出版社承办。来自教育、公益、文化、出版、金融等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近70人齐聚一堂,共话大爱事业,共谋教育发展。
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焦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上海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上海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一级巡视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赵扬,上海银行原副行长、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王世豪,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文权,上海市社会组织评估院原副院长王正敏等出席。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赵雅楠主持活动。
《魔都慈善——我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一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据该书撰稿人代表张彩平介绍,作为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之作,《魔都慈善》一书通过对20多位教育、宣传、文化等战线的干部同志,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以及基金会事业同行者的系列深度访谈,从多个维度展现基金会三十年来支持教育、服务教育的初心使命以及乐善不倦、善作善成的探索实践,是一部见证了基金会三十年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口述史”。
阚宁辉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近年来的紧密合作。他指出,双方的合作不仅是业务上的共赢,更是理念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共振。集团视教育慈善为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核心实践。他殷切期望双方进一步携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持续推出一批传承“光荣之城”文脉、展现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发挥存史资政育人职能的优秀读物。
赵扬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三十年来与善同行、与爱同行、与教同行,心怀“国之大者”、聚焦立德树人,助力健全“大宣传”“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系列探索与实践。他特别感谢基金会在理事长王荣华领导下,对于建设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开展“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阳光计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等工作予以的大力支持,并真诚希望基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作为助力上海教育事业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在主题研讨环节,焦扬高度评价基金会传承、发扬谢丽娟会长的“自行车”精神,自觉肩负起助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走出一条以公信为基础、以理念为凝聚、以资助为导向、以项目为示范、以服务为中心,以智力为支撑的枢纽组织建设新路。她以“点亮一颗星,闪耀玖园星空”众筹计划为例,介绍了基金会与复旦大学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合作平台,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的创新实践。她指出,基金会坚持精准资助,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优良作风,助力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建设,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探索“公募基金会+高校基金会”教育合作新模式、持续深化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范永进介绍了基金会与爱建特种基金会共同实施的“申光计划”。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内涵发展,“申光计划”应运而生,旨在记录、反映不同领域的上海之光,推动上海公共事业的发展。首批成果推出四种图书:《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大爱交响——曹鹏传》《流金年代——龚浩成传》和《岁月感悟——朱荣林随笔》,社会反响热烈。他表示,基金会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坚持公益性、专业性、引领性,向“新”前行,向“合”聚力,向“正”迈进,出思路、出成果、出人才,进一步打造成为有历史、有文化、有精神、有情怀的基金会。
在交流发言环节,洪民荣以基金会资助开展的“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工程、“上海教育博物馆”筹建项目以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志》编纂工作为例,指出基金会重视历史教育、历史传承和历史记载,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支持教育、服务教育”的使命,积极拓展教育资助的外延,并以高度的站位、宏大的追求和开阔的视野,加强枢纽型、智库式、头雁社会组织建设,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社会组织之力。
王世豪表示,从昔日的理事会成员到今日活跃的志愿者,他内心充满了真挚的喜悦与自豪。他指出,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需要一流教育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伊始就谋划并走出一条多渠道自行筹集社会资金的道路,三十年来不仅守住了风险底线,而且全面提升了服务教育的能效,促进了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基金会坚持“支持教育、服务教育”的核心使命,在“聚财、汇智、促善、育人”的道路上持续发声、发力。
王正敏指出,自2007年开始,上海市通过制定标准、建立公开评估办法和工作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至今已有17年。其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3次获得5A级评价。2022年,市民政局出台《上海市社会组织“十四五”规划》,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快不快”转向“好不好”,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转向“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他表示,真诚希望基金会秉持初心使命,实现安全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彰显更大担当和作为。
自由讨论环节,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校长苏晓云、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会长吕左尔、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叶良骏分享了与基金会的合作点滴,希望以基金会为枢纽,加强教育合作,共谋事业发展。
王荣华做总结发言,感谢与会各方对新书出版的支持、对基金会工作的襄助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厚爱。他指出,《魔都慈善——我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一书通过对几十位关键人物的深度访谈,生动展现了基金会三十年“大业有大爱、大业有大道、大业有大成”的探索实践。这是一段满载爱心、信仰、情怀与智慧的奋斗之路,也是一段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收获之旅。他表示,基金会将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反映行业诉求、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教育领域“第三次分配”,助力上海教育公益慈善事业向更高水平进发。他呼吁,教育公益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需要更多的同行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期望各方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共同为助力“一流城市”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新的合力!
会上,蒋红与何文权向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上海松江区爱菊学校、宝山区教育学院10家单位赠书。
本次参会的还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等单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