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基金签约揭牌,方言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启动制作

2025-03-13 16:20 吴晗怡

3月7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基金签约揭牌暨方言修复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开工仪式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举行。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上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徐春萍,著名艺术家乔榛,演员张芝华、钱程等出席,仪式由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配音演员刘风主持。

WechatIMG2746d61d6c09e523adf7569519523a6c.jpeg

仪式现场,捐赠人叶梅、陈亮介绍了捐赠立项的初衷,郑君里之子郑大里对影片的方言译制、制作提出了建议。理事长王荣华与捐赠者签订了《捐赠协议》。王荣华、徐春萍、刘风、郑大里共同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基金揭牌。

WechatIMG205cc81f170d42478f3264cb8542e6e5.jpeg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影集团、上海电影译制厂及捐赠方共同商议,选择以抗战为背景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进行沪语、川语方言版的配音制作,旨在传承发扬上海电影经典,通过方言独特的魅力,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氛围和情感气息,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据悉,影片计划于6月参加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

WechatIMG97e6b5849c0fc8a715c79d2880dff6d0.jpeg

王荣华在现场讲话中表示,方言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地域文化的灵魂,选择以抗战为背景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进行方言版配音制作,对于上海艺术与教育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让电影艺术在美育教育中绽放光彩,也以此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贡献力量。

WechatIMG3a751ef6fbb12e59d9d302cc7056d87d.jpeg

徐春萍代表上影集团感谢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爱心人士对电影事业的慷慨捐赠和热情支持。她表示,上影集团旗下上译厂启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方言修复版的制作,这也是继2024年沪语版《乌鸦与麻雀》之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的第二部方言修复版经典上海电影。让经典重焕光彩,重登银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有很大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希望方言修复版《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成为一个新的话题。

活动现场,主创人员乔榛、刘风、张芝华、钱程就方言修复版《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享了创作体会。据悉,著名艺术家乔榛将担任方言修复版《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总监、配音总导演,钱程以沪语专家指导的身份为配音护航,上影演员张芝华将为片中婆婆一角配音。待定的配音演员表上,徐峥、胡歌、吴越、唐嫣等上海籍演员都表达过合作意向,最终将以角色契合度为要,用声音重塑经典。

关于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基金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基金”由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设立,旨在弘扬上海城市海派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江南文化,丰富美育教育的内容,向经典致敬、向大师致敬。项目成果成果用于向社会广泛传播,也用于上海大中小学电影艺术教育,同时起到沪语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WechatIMG2361.jpg

其前身为“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2023年,上海电影译制厂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郑君里电影公益专项”,用于《乌鸦与麻雀》沪语版的制作。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与胡歌、韩雪、倪虹洁、周野芒等演员不计报酬,参与新配沪语版的录制。影片于2024年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展映,广受关注与好评。

关于《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蔡楚生、郑君里自编自导,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47年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夜校教师张忠良和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在中国抗日战争巨变之时发生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受到观众空前欢迎,在上海连映3个月,观众达70万人次,占当时上海市人口的14.39%,并最终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前国产电影的上座纪录。

蔡楚生、郑君里两位电影前辈以其深刻洞察、细腻笔触、精湛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一家之困、人性浮沉,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遭受的苦难与凌辱诉诸银幕,展现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该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呐喊,被赞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影片”“现实主义电影的里程碑”和“中国电影史上叙事电影的高峰”。

WechatIMG2363.jpg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