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08:03 吴晗怡
8月16日晚,以“叔蘋奖学,薪火传承”为主题的《“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叔蘋奖学金的百年传承》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三楼成功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学林出版社、上海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承办。
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顾红亮,上海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上海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市教委原一级巡视员、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特邀专家洪民荣,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鲍静等领导,顾氏家族代表顾伟诚,上海博物馆原馆长、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原党委书记陈燮君,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上海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名誉会长刘诗强,上海市曹鹏公益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曹小夏,上海叔蘋同学会会长徐昀昉,惠灵顿(中国)创始人、理事长、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乔英,上海昆剧团青年武旦演员、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钱瑜婷等嘉宾,丛书作者、主办方、承办方相关人员以及兄弟基金会、中小学校园长代表等300余人共同出席了新书发布会。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王吟主持。
一段跨越世纪与山海的公益接力
叔蘋奖学金,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希望工程”。1939年,在炮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抗战年代,爱国实业家顾乾麟先生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创立叔蘋奖学金,在民族危亡之际,为寒门学子点燃“教育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国家”的星星之火。八十六载风雨征程,叔蘋奖学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自1986 年续办,叔蘋奖学金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创办历史最长、授奖学生最多、设置学校最广的奖学金之一,先后奖励学子万余名。它不仅帮助学子实现求学梦想,更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梦想、为了国家而不懈奋斗。
活动现场,来自天使知音沙龙的自闭症儿童们首先带来精彩的管乐展演《柏林的空气》《拉索斯长号》与铜管五重奏《童年》《粉红豹》,正式拉开新书发布会的序幕。这些小朋友还有另一重身份,他们还是“叔蘋蓝丝带奖学金”的获得者。“叔蘋蓝丝带奖”由上海叔蘋同学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共同协商,并由上海叔蘋同学会出资设立,旨在在鼓励和支持上海曹鹏音乐中心的自闭症教育事业。在“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精神谱系中,叔蘋奖学金始终在寻找与时代需求共振的创新表达。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携手推出的“蓝丝带计划”,便是其向特殊群体伸出的温暖触角。
王荣华、顾伟诚、刘诗强共同为新书揭幕。叔蘋奖学金管委会主席顾家麒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对丛书编委会、创作团队及出版社的感谢。他指出,《“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叔蘋奖学金的百年传承》这本书虽然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但仍期望给读者带来未来的希望,因为叔蘋奖学金还在继续传承下去,叔蘋得奖同学的作为和贡献还在继续下去。
顾红亮致辞。他首先感谢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长期以来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文脉、着眼涵养和丰富城市文化、主动发扬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等方面作出的努力与贡献。他指出,叔蘋奖学金的“百年传承”历程和实践以及本书的出版,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教育基金会作用、推动社会协同育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他表示,衷心期待以本书出版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弘扬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公益事业发展;推进慈善文化研究与传播,共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温泽远致辞。他充分肯定了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共同打造的“申光计划”在记录、反映上海之光,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与品格,发挥存史、育人、资政职能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表示,《“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叔蘋奖学金的百年传承》从南浔顾氏家族的源头讲起,从顾乾麟先生创办奖学金的初心,到一代代“叔蘋人”如何接力、发扬这项百年事业,内容扎实、情感真挚,为一段真实的历史留下了一份可靠的记录。他表示,出版社将努力打造精品,助力叔蘋精神的弘扬。
作者团队代表朱光做新书介绍,她表示顾氏家族不仅为上海留下了十六铺码头等有形文化地标,更以传承近百年的叔蘋奖学金,留下了“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宝贵精神资产。这份精神滋养了莘莘学子,并激励着他们将善意薪火相传,是“上海城市之光”的生动写照。
范永进、蒋红、洪民荣、吴强、鲍静、顾伟诚共同向市三女中、华师大二附中、久隆模范中学等叔蘋奖学金设奖学校代表及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等兄弟单位代表赠书。
一盏基于感恩与责任的自治传承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叔蘋奖学金的百年传承》是“申光计划”丛书系列推出的又一部力作,由王荣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全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历时最久、受惠最众、设校最广、唯一持续”的叔蘋奖学金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勾勒出一幅公益力量与教育事业同频共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画卷。
从战火纷飞中播撒希望,到新时代培育栋梁,叔蘋奖学金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书中记载的每一位获奖者故事,都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中有的成为科技前沿的领军者,有的扎根基层服务民生,有的倾力反哺教育事业……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活缩影、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宝贵财富。正如书中所诉:顾氏家族的故事从来不是独属于某一座宅院、某一代人的传奇,而是一曲以家国为弦、以责任为谱的磅礴交响。这一点,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得到学者陈燮君的印证。他鲜明指出,诚信是叔蘋奖学金的灵魂,而从善则是叔蘋奖学金事业源远流长的密码。
徐昀昉、乔英作为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代表发言。他们既是叔蘋奖学金的获益者,也是叔蘋奖学金的助推者,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理念,助力叔蘋奖学金事业在新时代走得更远、更稳、更广。
现场还见证了两份慈善事业的动人交接。曹鹏在视频致辞中诚挚感谢上海叔蘋同学会为自闭症儿童设立叔蘋蓝丝带奖,为自闭症儿童关爱事业贡献慈善合力。曹小夏代表曹鹏先生向顾家麒先生的代表顾伟诚送出象征传承与感恩的指挥棒。
在文化展演环节,同为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的钱瑜婷为现场观众带来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叔蘋蓝丝带奖学金获得者、天使知音沙龙的自闭症儿童带来舞蹈《快乐崇拜》,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一路“得还皆社会”的慈善护航
在叔蘋奖学金近百年的传承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之建立了长达30年的深厚交往与情谊。书中也记录了这段“得还皆社会”的慈善护航之路。1995年10月15日,叔蘋奖学金基金会主席顾乾麟将1000万元港币支票郑重交到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会长谢丽娟手中,委托基金会管理、增值,用于设立叔蘋奖学金基金,支持奖学金事业发展。30年来,基金会亦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助力叔蘋奖学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传播“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构筑校内外育人共同体。
正如王荣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叔蘋奖学金很特别,她有理念、有思想、有精神、有制度、有故事、有传承。她以“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为内核、以“崇德向善”为引子、以家族传承为纽带、以奖优助困为基石、以同学自治为特色,其育人价值与当代意义尤为值得我们正视、重视,并进一步挖掘与弘扬。
他强调,最好的传承不是财富的传承,而是事业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叔蘋奖学金事业就是一份顾氏留给后代的热泪事业,是一份大爱事业,是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大业。他表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向善而生,逐光而行,不忘感恩、铭记奉献,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