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报人本色——周瑞金传》亮相2025上海书展,“申光计划”再添新作

2025-08-23 10:43 吴晗怡

8月18日下午,以“一代报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的《报人本色——周瑞金传》新书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成功举行。活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主办。

本书传主、著名学者、政论家周瑞金,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民建市委原主委周汉民,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鸣,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党委书记、社长吴焰,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颂清,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陶峰,爱建特种基金会理事长、爱建集团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范永进,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本书作者、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一级巡视员沈飞德,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学林出版社总编辑尹利欣以及各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办单位工作人员等10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新书签售会。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于立主持。

《报人本色——周瑞金传》是“申光计划”丛书第二辑的第一种,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瑞金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办报中倾注的心血、智慧与政治担当,将读者看不到的编辑部故事和盘托出,让读者走进周瑞金和党报报人的内心世界。活动伊始,李芸、张鸣共同为新书揭幕。

嘉宾致辞环节,范永进首先对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爱建特种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申光计划”作了简单介绍,指出“申光计划”主要通过书的形式来记录为上海经济、社会、金融、文化、生态及城市建设等领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留下光芒、照亮未来。《报人本色——周瑞金传》便通过传记的形式,让读者有机会更立体、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周瑞金,了解新中国培养的这一代老报人的风范、风采。他还表示,要学习、继承、弘扬老报人周瑞金的风范,继续把“申光计划”丛书做好。

陈颂清指出,《报人本色——周瑞金传》中有不少笔墨记录了周瑞金在解放日报社相关的工作经历,这其中体现出来的新闻前辈忠诚于党的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城之要者、职责使命的职业精神,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已经成为《解放日报》76年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位新闻工作者数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国家一个时代的变迁印记。

周汉民表示,读罢《报人本色——周瑞金传》,他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更自由、更有力。书中最让他动心的一句话便是“击中时代绷紧的那根弦”,而击中时代绷紧的那根弦,就是击中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就是击中了万千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就是击中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推动国家发展的伟大动力,就是击中了百折不挠实现民族振兴的崇高目标。他认为这就是周老心中的那根“弦”,也应是我们今天坚不可摧的奋斗目标。

微信图片_20250823085731_90.jpg

嘉宾致辞结束后,尹利欣介绍了新书的编辑出版经过。 赠书环节,王荣华、周汉民、吴焰、范永进、温泽远、沈飞德向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金融文化促进中心等单位代表赠书。

嘉宾对谈环节,王荣华、沈惠民、李泓冰、陶峰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微信图片_2025-08-23_085759_669.jpg

王荣华指出,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贡献者,他们的思想业绩需要被记录、挖掘、整理,甚至于抢救。他向本书作者、资深记者沈惠民表示了敬意,记者写记者,报人写报人,有理想的人才能写理想。他认为,整本书逻辑脉络清晰,主题主线突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特别是典型案例引人入胜,书中道理发人深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专业性、前沿性。王荣华还从“为改革鼓与呼”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这是书中非常出彩、非常有价值、非常值得后人借鉴的内容。

陶峰认为,这部传记作品中有很多真情流露的地方,有亲情、同窗之情、同事之情,但让他最有感触的是一种更大、更深的情感,即周瑞金作为一个新闻人,在许多需要做出判断、选择的敏感时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选择,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报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对人民群众的深层感情。

李泓冰强调,媒体要回到人,回到真诚,回到现场,回到人民群众对媒体的期待,而这也是受到周瑞金影响的。在新近发表的一篇书评中她表示,周瑞金的故事宣说着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的新闻人永远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们的笔尖既记录历史,也参与创造历史,“看见”是一种推动时代前行的积极力量。

沈惠民则指出,有人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睛里充满故事,脸上却没有风霜。他觉得一个报人最好的状态是,眼睛里充满故事,身上裹挟着时代的风云,肩上扛着使命和责任,脸上充满报人本色。

微信图片_2025-08-23_085754_574.jpg

对谈结束,王荣华将自己的墨宝“家国情怀,报人本色”“无人无我,如是如来”赠予周瑞金。

最后,周瑞金上台致谢,发表感言。他表示,在座的很多朋友仍然奋斗在新闻的第一线,当时共事时还很年轻,如今已独当一面。谈到亮相的新书,他说这本书讲的是他个人的故事,实际上更是一段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报人岁月。他的一生几乎同“报人”两个字血脉相连,从少年时代怀揣对文学的敬畏和对时代的热忱踏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到如今两鬓灰霜、满头白发,回望来路,报纸熟悉的墨香早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

微信图片_2025-08-23_085747_393.jpg

周瑞金指出,在全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和报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报人是新闻人的一个珍贵的历史阶段,新闻不会过时,报人不会消逝,新闻人延续着报人最珍贵的品质。报人的品质是什么?有温度的良知,有睿度的洞察,有厚度的坚守,这永远需要。他认为,新闻是时代敏感的触角,也是时代敢为先声的号角,每一篇报道都可能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微小的力量。他始终坚信,新闻要与人站在一起,而不是与流量站在一起。无论技术如何改变表达方式、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关键时刻“我”在现场,秉笔探究真相,破除茧房,内容为王,为读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人永恒的追求,也是新闻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