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09:48 王荣华
编者按:2025年8月20日,第11届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大会以“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迈向教育强国”为主题,汇聚了海内外政府、教育、文化、科技、学术、企业、资本等多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精英人士,聚焦“教育强国,人才战略”核心命题,共同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个体成长,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开幕致辞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讲话。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上海市公关协会会长沙海林以及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分别从教育公益、政策引导、国际交流与民办教育发展等维度,深入阐述了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地位与使命担当,强调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理事长王荣华在致辞中强调,在百年变局下,大国竞争核心是科技、本质是人才、根基是教育,三者如同齿轮组需协同发力,形成创新合力,这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
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搭建全链条育人体系。本报记者特将理事长王荣华在此次大会上的开幕致辞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浦江潮涌,智慧激荡。今天,我们再度因教育而齐聚上海,共同拉开第十一届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的序幕。我谨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全球教育界的躬耕者、探索者、引领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来自海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世界教育者大会,始终秉持“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初心不改、深耕不辍,不仅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日新月异,更以开放的胸襟、专业的视角和务实的行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教育发展,持续为教育创新注入新的动能,为国际交流建设合作的桥梁,也为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的路径。可以说,大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全球教育对话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开年伊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发布,将习近平总书记所擘画的教育强国宏伟蓝图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实景图、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本届WWEC以“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迈向教育强国”为主题,可谓适逢其时、恰逢其势。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实力之争,本质是人才之争,根基是教育之争。教育是根基,它为科技和人才提供土壤;科技是引擎,它为教育、人才提供动力;而人才是核心,是联结教育和科技的主体力量。三者就如同一个相互咬合、循环加速的齿轮组,只有协同发力、一体推进,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的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当我们深刻地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协同一体的内在逻辑,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有利位置、赢得战略主动。上海在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落实国家战略、发挥地区优势,从当排头兵、先行者到下先手棋、站制高点、抓窗口期,勇当科技创新“先头部队的尖兵部队”的战略推进中,亟需人才集聚、人才供给。
所以,迈向教育强国,核心在“人”,也就是育人。教育说到底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既要培养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也要造就大国工匠、乡村振兴人才;我们既要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也要关注全民素养的普遍增强。教育要从“育分”回归到“育人”,让每个生命都能够有出彩的机会。
迈向教育强国,路径在“融”,也就是协同。教育不是孤岛。它需要与科技共进、与产业共生、与文化共鸣,它更需要与社会共治,政府、学校、企业、家庭要各尽其责,构建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共同体。
迈向教育强国,落点在“实”,也就是行动。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要继续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国际人才高地,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从教材建设到课程改革,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无数教育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教育强国的生动篇章。前不久,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继续从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我们教育发展基金会在30年前出资设立并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的“曙光计划”,就走出了17位两院院士。今年这个数字或许还将被刷新。基金会将继续发挥枢纽作用,积极“聚财、汇智、促善、育人”,汇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助力教师培养,关爱学生成长,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绵绵不绝的道德慈善之力。
各位同仁,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迈向教育强国的征程,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更深的情怀,携手并进,久久为功。
最后,衷心祝愿第11届世界教育者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在上海期间收获思想、收获友谊、收获启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