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我会与上海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联手设立“申光计划”

——资助再现时代风采的纪实作品,专家座谈热议 2021-11-26 14:04 admin

DSC066.jpg

11月24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联合举行座谈会,宣布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申光计划”。该计划将根据实际需要,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纪实作品,包括人物传记、口述历史、回忆文集等珍贵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采写出版、对成果宣传推广等项目开展资助,还将进行入选项目的评奖工作,以鼓励进一步做好史料挖掘抢救工作。

座谈会由上海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主持,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我会理事长王荣华作总结讲话。

参加座谈发言的专家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历史学家熊月之,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渊,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上海教师学研究会会长陈军,曹鹏艺术中心主任曹小夏,叔蘋同学会上海分会会长徐昀昉等。上海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开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助理王明复、秘书长张宏莲等两家基金会相关人员一起参加座谈。

DSC059.jpg

王荣华理事长在座谈中表示,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创造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的先进思想、先进理念和先进举措,也积累了一批亟待抢救、挖掘、整理的宝贵精神财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因此与爱建特种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申光计划”项目,将通过资助形式,支持符合要求的专家学者围绕即将湮没在历史中的珍贵史料开展抢救工作,留住历史,铭记为上海经济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各界英才;存史资政,为后来者留下可供借鉴的经验。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之前已实施“曙光”“晨光”“阳光”“普光”“星光”及“联盟”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精耕细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并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兼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公益品牌。“申光计划”既和这些计划一脉相承,形成系列,又独立运作,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通过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公益服务内涵,提升基金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

成立于1992年的爱建特种基金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营企业——爱建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其首任理事长刘靖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是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现任理事长范永进表示,参与发起“申光计划”,就是要发扬爱建“爱国建设”的光荣传统,做好新时期的社会公益工作。他说,项目名称为“申光”,其中“申”代表上海;“光”是在上海经济、社会、金融、文化、生态及城市建设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留下光芒及照亮未来的意思。

DSC014.jpg

范永进理事长介绍,为设立本项目,两家基金会的领导从今年7月初开始就多次开会酝酿商议。对项目宗旨、名称、资助对象、运作方式等具体方案反复推敲论证,几易其稿。这次座谈会邀请专家建言献策,进一步完善方案,更好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申光计划”项目在主渠道关注层面以外“拾遗补缺”,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潮中涌现的杰出人物,包括一批平凡中见伟大的“小人物”著书立传,存史资政,在历史、精神和文化层面开展公益活动,这也是传统慈善公益事业创新和突破的一次探索。

围绕“申光计划”的启动,与会专家相继发言,议论风生,会场不时响起阵阵笑声掌声。

DSC024.jpg

历史学家熊月之称赞“申光计划”创意好、立意高,是主动、自觉地把不为人知的史料挖掘出来,以资后人。希望在具体操作中注重亮度,突出人物的特殊贡献;把握长度,可在历史范畴中寻找史料;拓展宽度,反映上海历史发展中各领域的社会精英。

DSC028.jpg

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认为,挖掘史料要突出实和细,撰写社会精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首先要实,它不是报告文学,要强调真实性;其次要细,要注重细节,通过具体、实在、连贯的细节,去全面、系统、生动地反映历史。

DSC032.jpg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申光计划”要为社会大众传播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注重精神价值的挖掘,通过亲历亲为事实,讲好上海改革开放的故事,成为“四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激励后人。

DSC036 2.jpg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认为,实施“申光计划”要聚焦主题、围绕主线、选好人物、强调主体。要把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反映出来,以事系人,以史系人,把重要人物置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事件中,增加权威性和认知度。

DSC046.jpg

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渊认为,“申光计划”是高大上项目,是时代感和历史感的结合。要发掘民间的“大师”“大拿”,通过主人翁本人及周围人群的口述、回忆及相关文献等,把人物和事件写实写细,使之可信、可靠和可读。

DSC043.jpg

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惠民表示,“申光计划”通过资助形式,铭记为上海经济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各界英才,这是一种城市的温度和深度,具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出版高质量的纪实作品,要形成社会合力。作为出版人要借力、助力、努力,把“申光计划”项目做成精品。

DSC047.jpg

曹鹏艺术中心主任曹小夏动情地说,自己从小不仅感受着指挥家父亲曹鹏的艺术才华,更感受着他的公益情怀。这些年来,她随父亲组织普及音乐会,关爱提升弱势群体,改变自闭症家庭。在她看来,“申光计划”与他父亲“行善博爱、立德于世”的家训是一脉相承的。

DSC039.jpg

DSC053.jpg

上海教师学研究会会长陈军、叔蘋同学会上海分会会长徐昀昉等也结合身边事例,称赞“申光计划”在传统公益扶贫帮困的同时,开始深入社会精神产品的公益项目,进一步体现了公益的社会力量。

在总结讲话中,王荣华理事长感谢专家们对“申光计划”项目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专家们发表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形成了较好的共识、共情、共鸣、共振。我们要“重技、重道、重久远”,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更追求精神富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家基金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知金融、懂教育、爱公益”的强大能量。王荣华理事长结合教育基金会的“三公”特点、“三非”定位、“三精”管理,表示“申光计划”项目要坚持民间性、突出公益性、做到独创性、体现可读性;要精选资助对象、精准投入资金、精细运作管理。努力使“申光计划”项目形成正品、精品和极品,体现上海之光、道德之光和精神之光!

“申光计划”对资助对象的基本要求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资助项目与成果具备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一般应为具有教授及相应职称的专家、主管一方或相应层面工作的负责同志、社会认可的知名或贤达人士。资助项目主要发挥主渠道关注范围外的拾遗补缺作用。

“申光计划”资助项目与成果的具体方面为:资深专家学者回顾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创新过程,包括其时代背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理论成果、作用意义等;在各条战线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人士回顾上海经济、社会、金融、文化、生态及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发展进程、关键事件、重大项目、建设经验等;在上海发展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转折关头,处于重点岗位的领导干部回顾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的决策咨询建议、出台的突破性政策措施等;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特殊作用的人物,回顾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别事件、关键环节、影响作用等。

“申光计划”将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资助项目的推荐遴选、成果评审、奖励评定等工作。两家基金会每年将视实际情况对“申光计划”进行后续资金投入,支持项目开展。

DSC009.jpg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