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理事长王荣华出席杨浦滨江实践教学展示活动 2023-05-12 16:09 admin
5月10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系列活动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东华大学——杨浦滨江实践教学展示活动”在杨浦滨江举行。
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杨浦区委书记、区长薛侃,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赵忠、副组长谢守成,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杨浦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宣传通讯》编辑部相关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闵辉指出,上海高校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用好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研究阐释并用于立德树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作用,引导高校发挥校内协同、校校协同、区校协同工作基础和优势,重点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教学,在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展现上海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先进思想引领社会风尚的应有担当。
王荣华指出,“育人”是基金会以教育为姓的根本所在。结合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围绕培育时代新人,他分享三点意见:一是要深化内涵阐释,深挖红色资源,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意蕴,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和教研;二是要紧扣学生特点,善于创新方法,用更贴近当代学生喜好,更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气质的方法,切实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感染力;三是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学生的思想困惑点,在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切实增强“大思政课”建设合力。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时,曾走进这间小屋与‘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也是我们东华校友黄宝妹同志亲切交谈……”“40年前,这里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大型国企集聚地;上世纪90年代,这里是一家家被废弃的厂房,机器设备锈迹斑斑;如今的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扮靓了城市,造福了人民。”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闵绪国教授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了“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带领同学们一同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开启“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感悟“人民城市”理念。
与此同时,在黄浦码头旧址、在怡和纱厂旧址、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思政大讲堂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华大学思政课教师王不凡、张乂凡、相雅芳分别带领同学们开展场馆联讲实践教学活动。
“边走边学”的实践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同学们在社会大课里感受国家进步脉搏。在回课环节,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萌表示:“杨浦滨江5.5公里的工业遗产博览带、各具特色的‘人人屋’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温度。时代不同,但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探索中,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作出贡献!”
“用伟大建党精神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源汇聚。作为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东华大学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积极探索将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育人‘教材’,基于学校纺织材料设计等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合力构建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造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更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说。
2021年以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启动了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的建设,突出育人导向、突出学科交叉、突出系统集成、突出改革驱动,着力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培养专门研究力量、繁荣学术氛围、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城市系列馆校合作课程清单在现场首次发布。该课程由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东华大学、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建设,将积极探索“区域+高校+中心”多方合作,强化共建共享,创新“思政课堂+社会课堂”双育人模式,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课程涵盖10个主题,引导青年学生们在新时代鲜活实践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青春力量。